法喜

S. H. Yao

一般人总认为修行必须要苦行,我则认为众生基本是追求快乐的,修行也是为了能离苦得乐,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与层次上,对苦与乐的定义有所不同。当我们看到一个修行者,放下世间的享乐,我们会以为他选择了苦,其实他是看破放下了这世间短暂幻灭的小乐,而在寻求能离世间苦的“极”乐。曾经在一本英文书中看到: “你若想知道你是在哪个阶段,只要观察是什么能给予你快乐。”

在大自然中,成熟蔬果的香甜,是在指引这是可滋养我们的食物。苦涩通常都是难以入口。众生活在大自然中,直觉反应常常就有自然的保护。

记得去年底我们第一次举办“悉昙古音大悲咒研习”,当时给我最强烈的感受,就是自己和全体学员们发自内心的那份喜悦。那时大家还不熟悉,而且全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背景,全部事前事后的工作,每位都自动自发,欢欢喜喜的发心及参与。两整天欢愉的学习和相处,结束后大家还聚在会场久久不舍离去,我想当时参加的学员们都能有所体会。除了佛菩萨的加佑外,这一定就是所谓的“法喜充满”了。

我们每月的共修聚会时,每次都能感受同样的喜悦,大家时时在期盼着下一次的到来。有好几位更是从远地而来,而且每月必到,一次不漏。我们聚会时都是很单纯的共修事项,如礼佛、念咒、打坐、学习咒语、心得分享等,是什么带给我们这强烈的喜悦感,我不很确定,但感受确是真实的。共修能有彼此鼓励精进修学的力量,但我认为是那从心底深处散发出的喜悦感,聚集了我们求上进的心,让我们在佛道上彼此帮助,彼此成就。

平日我们在帮刘老师作资料整理时,更是常常感受身心愉悦。这世间难得的喜悦,是个很难抗拒的力量。既然认为这是人生道路的指引,我也就欢欣随喜的去随顺它,作我能作该作的事,利益他人,同时也将利益了自己。